

黃河穿城而過,牛肉拉面香飄百年。在蘭州市城關區,這碗承載著城市記憶的面食,正經歷著新變革:城關區以“文化鑄魂、產業塑形、創新賦能”為主線,打出“文化牌”“產業牌”“創新牌”組合拳,助推牛肉拉面高質量發展,讓牛肉拉面這張城市名片成為兼具文化厚度、產業高度與創新溫度的閃亮招牌。

一碗面成為城市記憶的“傳播者”
走進大眾巷的金城老碗面館,明黃色的霓虹燈與現代化的時尚元素相得益彰,“商文旅融合發展先行者”的標牌下,幾位年輕游客正對著桌上的牛肉面套餐拍照打卡。“蘭州馬拉松期間,我們的客流量增長了30%。”前廳經理朱梅告訴記者。來自西安的游客小楊拎著剛買的預制包裝牛肉面感慨:“牛肉拉面太好吃了,我也想帶點這個‘蘭州味道’回去,沒想到在店里就能一站式買齊,連郵寄服務都有。”
幾步之遙的馬子祿牛肉面館里,廚師長張學良正指導師傅們調整湯頭配比。這家百年老店在蘭州馬拉松期間客流量激增40%至50%,卻依然堅守著“一碗面的純粹”。“我們做的就是傳統老味道,就是要把湯熬香、面拉筋道。”他說。
城關區文旅發展為牛肉拉面帶來更多“流量”,不過,城關區在牛肉拉面上的“文化棋局”不止于門店,近年來在全區的統籌下為林和宮牛肉拉面博物館定制A級景區創建方案,推動金味德拉面文化產業園入駐商圈,組織“蘭小五”牛肉拉面文創亮相國際旅行商大會……政府搭臺之下,牛肉拉面從餐桌走向文化場:甘肅嘉元數字科技將湯頭配方轉化為文創詩句,3D打印技術還原百年拉面場景,一場“以面為媒”的城市敘事講述著牛肉拉面的發展與未來。
一碗面成為全球市場的“奔跑者”
在九州主食廚房工業園,科盛食品公司“炊個牛”牛肉拉面直播間的倒計時聲與生產線的轟鳴交織,主播正將270克便攜裝拉面通過電商發往各地。“我們采用標準化生產,凍干湯料包保留98%原湯風味,最大程度還原堂食口感。”生產車間負責人介紹。記者了解到,如今在城關區的推動下,企業紛紛以工業思維發展商業,向產業鏈上游延伸。隴萃堂、金城虎等龍頭企業通過技術引進、產品研發等方式,積極拓展牛肉拉面預包裝業務,共同推動“蘭州味道”走向全國。
在牛肉拉面產業鏈的深度構建中,城關區正以“根系深扎”的姿態打通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鏈條脈絡。西部銀潤農牧科技的南北兩山都市現代農業項目如同破土而出的新芽——青白石區域內,可研報告編制與土地平整工作緊鑼密鼓,伏龍坪四村的土地流轉合同疊成厚實的“發展賬本”,村民與企業的握手簽約間,青貯玉米種植計劃即將落地,未來將為牛肉拉面產業輸送本土優質牧草與肉牛資源。而興宇農產品的供應鏈采購平臺已像精密運轉的齒輪,悄然接入產業鏈中游,為更多一線面館提供從面粉到辣椒等材料的集中采購服務,讓每一碗面的食材成本降低,供應鏈條縮短。
人才培育與營銷創新則為產業裝上“智能引擎”。在城關區,“蘭州牛肉拉面金城師傅”的培訓課堂熱火朝天——互聯網營銷師課程上,學員們在精練拉面技藝、調湯秘訣的同時,還對著模擬直播間練習“賣面話術”,《創辦我的牛肉面店》創業課上,創業者們勾勒著從選址到運營的全流程藍圖。“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協同+工匠”的培養模式,正為產業輸送既懂拉面技藝、又善現代化營銷的復合型人才。與此同時,政府搭起的“政企對接橋”上,抖音、淘寶等平臺的運營專家與面館老板們熱烈交流,從車間生產線到電商直播間的無縫銜接,讓一袋袋牛肉面乘上物流快車,走向全球更廣闊的市場。
一碗面成為產業變革的“領跑者”
“從提交材料到拿到營業執照,只用了4小時。”經營戶王英凱的創業故事,折射出城關區的政務效率。在政務服務大廳“高效辦成一件事”專區,牛肉拉面企業開辦實現五證聯辦,公章刻制、社保登記等7個環節壓縮至即來即辦,全程零費用。
舌尖上的安全由創新監管守護。金味德拉面實驗室里,檢測員小陳將牛肉樣本放入質譜儀:“我們每月抽檢多批次食材,添加劑含量等23項指標全部數字化存檔。”科技的魔法也正讓一碗牛肉拉面煥發奇幻色彩。在甘肅伯驪江3D打印公司的實驗室里,工程師們正調試著AR程序,只需掃碼,相關場景中的芯片便會“蘇醒”——虛擬拉面師傅在手機屏幕上揮臂抻面,牛骨湯在鍋中翻滾出細密泡沫,游客仿佛置身百年前的老字號后廚,親眼見證“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的誕生過程。這種“沉浸式吃面”體驗,讓傳統美食搖身變為可互動的文化盛宴。
城關區在牛肉拉面發展中的科技賦能探索不止于視覺奇觀。在各類大型活動現場,牛肉拉面元素如春雨潤物般融入每個角落:產品博覽交易會的文創展臺上,蘭州市博文創中心的設計師們展示著會“講故事”的面條——許多拉面相關的產品和模型里都嵌入二維碼,掃碼即可聆聽蘭州牛肉拉面的百年傳承史。
科技與產業的深度融合正在搭建創新“高速公路”。據悉,目前城關區已完成牛肉拉面科技項目管理辦法初稿,第三方公司正緊鑼密鼓建設科技項目管理系統。如同精密的產業導航儀,“企業技術需求清單”“科研成果資源清單”“科技成果轉化清單”三張清單推動著牛肉拉面產業從經驗驅動轉向科技驅動發展,讓百年工藝在數字時代找到新的生長點。(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顏娜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