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碗口直徑42厘米,深度16.5厘米,一碗能裝普通規格的5碗面,7至8碗湯……位于正寧路的張國仁牛肉面店以超級大碗躋身蘭州餐飲界的新“網紅”,吸引著五湖四海的游客紛紛前往品嘗。

1995年,張國仁和米紀信夫婦開始在正寧路十字開起了牛肉面館,為保證牛肉面的味道和品質,夫妻兩人每天都堅守在店里,幾十年如一日地將牛肉面館打造成金城老字號。“最開始只賣普通牛肉面、涼面和鹵面,后來推出‘兩和’,前幾年推出‘超大碗’,現在生牛肉每天要用300斤。”米紀信說。
張國仁牛肉面館的“超大碗”創新純屬偶然。“我從網上看到一個女孩子拿了一杯超大號的奶茶送給環衛工人,視頻的點贊量非常高,就想我們的牛肉面能不能做出一個‘超大號’來。”米紀信告訴記者,有了這個想法后,他們聯系朋友“大碗哥”出謀劃策在2019年初推出“超大碗”。最初用的大碗是在景德鎮定制的,后來幾乎每天都有人來拍視頻,為了美觀好看就選用青花瓷。

“推出‘超大碗’,只是為了讓蘭州牛肉面的品牌更加響亮。為更好地宣傳,我們也開通抖音。”米紀信說,超大碗牛肉面的走紅,讓這家金城老字號牛肉面受到很多質疑,“很多人認為是我們在炒作自己的面館,還有人說是不是店里顧客不如從前多了才這么做的,但實際上店里都是老顧客,每天高峰期時門口都排著長隊。”

雖然地處正寧路夜市,但張國仁牛肉面從來沒有在夜晚經營。隨著來蘭游客越來越多,張國仁牛肉面延長營業時間到晚上10點。為更好地服務外地游客,張國仁牛肉面從小細節入手,南方人不會直接捧碗喝湯就配備小勺子,山西山東人愛吃蒜就準備剝好的蒜,并設立專門導購根據顧客口音推薦產品。“旅游旺季店里都是游客,旅游淡季老顧客又回來吃面了。”米紀信說。

老店的發展離不開傳承創新,為適應新的消費需求,張國仁的兒子張鑫大學畢業后接過發展的接力捧,從最簡單的幫工做起,扛起“傳承一碗面”的責任。“作為老店如果一成不變,會被時代慢慢淘汰,我們在煮肉和調料等方面都進行了改進。”張鑫說,“酒香也怕巷子深,一個店面只能輻射到周圍三四個街巷。”2015年,張鑫將自家牛肉面加盟了美團外賣,讓更多的人坐在家里品嘗到牛肉面。為保障牛肉面的質量和口感,張鑫設置專人在小程序上盯騎手,配送時間也從半小時縮減到20分鐘。現在張國仁牛肉面網上同類銷量第一,占店面總量的五分之一。“我們一直秉持‘互補’,從最初的牛肉面和涼面,到如今的線上線下,無論是產品還是經營模式,在創新中滿足顧客的多元需求。”張鑫說。(中國蘭州網全媒體記者 魏寧 柳楊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