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黃河的臂彎里,坐落著吉尼斯認證的“世界第一古梨園”——什川古梨園。這里不僅是9423棵百年古梨樹的生命殿堂,更是全球重要的農業文化遺產。如今,皋蘭縣人民法院以“梨韻水鄉·楓華正茂”為理念,將什川人民法庭打造為獨具特色的“古梨園法庭”,用司法力量守護生態根脈、融入基層治理、服務百姓民生,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書寫著中國式現代化的法治新篇。
“梨”護青山 守護梨園生態環境
守護古梨園就是守護黃河文明的血脈,皋蘭縣人民法院以《古樹名木保護條例》為盾,發布古梨樹群司法保護令,將古梨樹保護關口前移,避免古梨樹遭受不可逆轉的損害,讓預防性司法落地落實,號召廣大人民群眾、游客和社會各界共同踐行什川鎮古梨樹群的傳承守護,成為了以“司法紅”守護“生態綠”的創新實踐。
“我們的‘古梨園法庭’里,設有司法保護工作站、巡回審判點、駐鎮法官工作室共同織就起‘三位一體’嚴密的防護網,讓古梨園永續發展的誓言,深深鐫刻在黃河岸邊的司法豐碑上!笔泊ㄈ嗣穹ㄍネラL劉建忠介紹說。
古樹名木是記錄自然生態變遷的活化石,是承載民族歷史記憶的綠色國寶,守護古梨園就是守護黃河文明的血脈。今年6月5日,正值第54個世界環境日,皋蘭縣人民法院在縣古梨園保護中心舉辦古梨園司法保護工作站、什川人民法庭巡回審判點、駐什川鎮法官工作室揭牌儀式,并會同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城關區人民法院共同發布《古梨樹群司法保護令》。此次保護令的核心對象,是位于皋蘭縣什川鎮的古梨園,這里現存百年以上的古梨樹9423株,核心區面積達4000畝,最古老的“樹王、樹后”有近470多年歷史,樹齡300年以上的有2000多株,2013年正式錄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被譽為“世界第一古梨園”,是罕見的活植物標本和難得的梨園博物館。
皋蘭縣人民法院院長李慧玲介紹,今年5月,皋蘭縣什川古梨園系統正式被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為守護這份寶貴綠色遺產永續傳承,保護令針對古梨樹群的保護提出了明確的禁止事項,通過發出保護令旨在提高群眾保護古梨樹群的意識,為古樹名木筑牢司法守護屏障,將古梨樹保護關口前移,讓預防性司法落地落實,號召廣大人民群眾、游客和社會各界共同踐行什川鎮古梨樹群的傳承守護的使命,成為了以“司法紅”守護“生態綠”的創新實踐。
“梨”清道理 融入基層社會治理
“古梨園法庭”以一站一點一室為支點,將法庭和調解室搬到了古梨樹下,讓法律的理性與鄉土的溫度在梨樹下交融。因此,“古梨樹下說事情”這一平臺成為什川梨農解決問題最愛去的地方。
魏大爺家和陶大爺家共用一個巷道,堆放雜物矛盾糾紛由來已久,魏大爺怎么也想不到這起糾紛案就在“古梨樹下說事情”這地兒解決了!拔覀儍杉议L達多年的矛盾,本來會想著會大費周折打官司,誰想法官邀請我和鄰居老陶到鎮上‘古梨樹下說事情’那個地方,耐心地講道理,不到一小時就解決了,事情說開了我們也就沒矛盾了。”魏大爺高興地說。
在上車村,法官與鄉賢共讀《梨園公約》,夕陽下,法官、老支書、鄉賢圍坐梨園石桌,調解鄰里土地糾紛、旅游巡回法庭在梨花節現場調解游客糾紛、跟隨法官走訪梨農,手持平板電腦講解法律條文,矛盾止于未發,和諧源于共治。
皋蘭縣人民法院主動對接什川鎮、皋蘭縣古梨樹保護中心協調解決什川法庭臨時辦公場所問題,并打造一站一點一室平臺。一站即皋蘭縣人民法院古梨園司法保護工作站。聚焦古梨樹群生態保護,積極加強與縣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古梨樹保護中心常態化合作機制,合力培育典型案例、宣傳生態法治,建立健全環境司法與行政執法銜接機制,推動形成生態環境司法保護與行政監管有機銜接、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協同治理體系。一點即皋蘭縣人民法院什川人民法庭巡回審判點。踐行“馬錫五審判方式”,法官攜卷下鄉、送法入戶,旨在解決什川鎮距離縣城較遠群眾訴訟不便問題,依托“古梨樹下說事情”這一平臺,他們以法言法語理清家長里短,用鄉音鄉情化干戈為玉帛。一室即皋蘭縣人民法院駐什川鎮法官工作室。通過“巡回審判+先行調解”模式,將司法服務送至村民家門口,重點審理鄰里糾紛、婚姻家庭、土地承包等農村常見案件,村民不出村即可完成調解、立案、開庭全流程服務,推動更多矛盾糾紛在源頭得到實質化解。
“今年4月16日,皋蘭縣人民法院什川法庭把庭審搬到什川鎮案涉小區院內,現場調解甘肅某建設公司訴蘭州某置業公司建設工程合同糾紛一案,當地群眾、游客等20余人旁聽了這一場巡回庭審!笔泊ǚㄍブ矸ü贄顣詪山榻B說。
在調解現場,承辦法官從情理法角度引導雙方換位思考,通過反復溝通與協商,調解現場逐漸從對立走向理解和包容。最終,雙方當事人達成和解,并當庭送達調解書,實現案結事了人和。
“梨”所應當 維護群眾合法權益
群眾的急難愁盼,是皋蘭縣人民法院的必答題,“古梨園法庭”就是護佑民生的堅實行動。
近年來,什川法庭認真貫徹實施民法典,依法妥善審理家事、民間借貸、人身損害賠償等基層易發多發案件,暢通權利救濟渠道,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2024年以來,累計受理各類案件338件。不斷深化家事審判改革,用好心理輔導干預、家事調查、先行調解、案后回訪等措施,加大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落實力度,保障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留守老人以及困難群體和特殊人群的人身安全和人格尊嚴。
2024年3月,面對家暴受害者衛某的緊急申請,什川法庭發出人身安全保護令,禁止被申請人魏某對申請人衛某實施家庭暴力,依法維護婦女的合法權益,嚴厲打擊家庭暴力。今年7月,按照皋蘭縣委統一安排,皋蘭縣人民法院會同皋蘭縣婦聯、民政等相關部門共同開展“抵制高額彩禮·倡導文明婚俗”主題宣傳活動,什川法庭干警進村入戶,通過發放宣傳彩頁、講法釋理等方式,向村民宣傳文明婚俗知識,普及高額彩禮的弊端以及弘揚文明新風的重要意義。什川法庭始終堅持把“如我在訴”的情懷,化作護佑民生的堅實行動,扎實推進辦小案、做小事、解小憂、幫小忙、惠小利“五小”為民工程,為人民群眾提供就近、便捷、高效的訴訟服務,實現繁簡分流、快慢分道,努力讓老百姓訴累更輕、成本更小。
從“府院聯動”的生態守護,到“環境保護+文化+旅游+巡回審理”的司法新模式,“古梨園法庭”讓家門口的正義觸手可及。這就是古梨園里的中國式現代化法治故事,根扎黃土,心系百姓,花開法治,果結民心。(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張 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