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行走在紅古區的鄉間沃野,“蔬香花莊”“金色平安”“河湟龍城”三大鄉村振興示范帶的建設熱潮奔涌不息。這背后,凝聚著紅古區人大常委會和各級人大代表的智慧與汗水。他們深入一線、扎根基層,將履職答卷書寫在廣袤田野,為鄉村振興注入澎湃動能。
紅古區人大常委會始終將提升代表履職能力放在首位,代表們不僅是政策的宣傳員,更是行動的領頭雁。在平安鎮,人大主席團創新推行“困難幫扶+”履職模式,56名代表劃分13個小組,依托代表聯絡站點,構建起下沉網格、服務全覆蓋的工作格局,共開展政策宣講50人次,落實產業扶持、就業指導等舉措,調處糾紛20余件,結對幫扶困難群眾47戶。
聚焦示范帶建設痛點難點,代表們圍繞產業發展、人居環境等關鍵問題,深入調研形成高質量建議,推動“建設金色平安示范帶”入選2025年區級“十件實事”。代表們積極投身“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一美化”行動,協調解決群眾難題,促成109國道沿線環境煥然一新:提升經營主體258家,實施農房“微改造”1350處,創建“最美庭院”280家。全區累計整治點位4628處,新建“四小園”1210個,建成平安鎮污水處理廠,打造鄉村綠廊5條,栽植苗木30萬株,實現抬眼見綠、開窗見綠。同時,《關于維修加固紅古鎮牛克溝橋的建議》等一批聚焦交通、安全、醫療等領域的代表建議精準發力,為鄉村發展疏通堵點。
2025年6月,30余名代表對“金色平安”示范帶集中視察,圍繞環境整治、農房改造等提出11條整改意見并督促落實。建立代表建議“閉環管理”機制,對鄉村振興類建議實行領導重點督辦、部門協同督辦、媒體問政督辦。在區融媒體跟進報道下,重點建議辦理取得突破性進展,實現“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
依托鑫源農業3A級景區、河咀采摘園等新業態,紅古區人大代表們參與打造3條精品旅游線路,吸引游客8.5萬人次,帶動旅游消費近1.2億元。黨仁強代表帶領村民發展鮮食玉米加工,解決就業1200余人次,助農增收120萬元。人大代表馬杰推動建成2個互助幸福院助餐點,切實解決了老人“吃飯難”的問題。
依托“代表之家”等平臺,紅古區人大常委會深入推進“田字型”基層治理,鼓勵代表進網格,結合“一親三心”活動,2025年累計走訪村民320人次,化解矛盾63件,解決民生訴求42件,收集意見建議200條。(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王程君 通訊員 周振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