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蘭縣是個傳統農業縣,曾面臨農村勞動力‘離土易、就業難’的困境,而如今,‘東皋技工’勞務品牌的崛起,讓越來越多的鄉親們手握技能鑰匙,打開了增收致富的大門。”近日,皋蘭縣就業服務中心主任王瑜如是說。
皋蘭縣坐落在蘭州市、白銀市與蘭州新區交會的黃金地帶。近年來,隨著城鎮化腳步加快,當地不少農村勞動力漸漸離開了土地,外出務工的人一年比一年多。但是,這些外出務工人員受多種因素影響,在就業市場上屢屢受挫。
轉機來自皋蘭縣人社局與天津市東麗區人社局的跨區域合作——兩地瞄準“提技能、促輸轉”核心目標,共同打造的“東皋技工”勞務品牌,為破解這一難題提供了全新方案。
“以前在工地上打零工,一天掙不了幾個錢,還不穩定。”曾是脫貧戶的魏師傅是勞務品牌建設的受益者之一,說到近年來的變化他滿臉笑意,“我免費參加了縣里的焊工培訓,拿到證書后又通過‘東皋技工’的渠道去了天津的廠子工作,現在一個月能掙6000多塊,比以前強太多了。”像魏師傅這樣的受益者不在少數。據統計,通過東西部協作幫扶機制,皋蘭縣已組織輸轉530名脫貧勞動力赴天津等地就業,全縣累計輸轉城鄉富余勞動力達1.71萬人,“走出去”的務工者們實現了就業與增收的雙贏。
讓“東皋技工”品牌真正打響名號的,是種類豐富又扎實的技能培訓。王瑜介紹,皋蘭縣緊扣市場需求和勞動者意愿,開設了中式烹調師、焊工、電工等一系列實用技能課程,還結合“津甘技工”省級勞務品牌開展“津甘護工”專項培訓。今年以來,僅利用東西部協作資金就培訓了75名脫貧勞動力,越來越多的皋蘭勞動力憑借過硬技能在勞務市場站穩腳跟,“東皋技工”逐漸成為雇主眼中的“香餑餑”。
此外,為了讓勞動力與崗位精準對接,皋蘭縣創新構建起“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勞務中介機構+勞務信息員”的三位一體輸轉體系。通過引入天津及省內外優質人力資源機構,建立企業用工、勞動力資源、技能人才三大信息庫,實現了就業供需的高效匹配。截至目前,已累計發布500余家用人單位的5600多個崗位信息,其中東麗區40家企業就提供了1300個崗位,1354名求職者登記就業意向,1096人初步達成就業協議,251人成功上崗。
值得一提的是,政策紅利的加持,讓勞動者的務工之路更順暢。據王瑜介紹,皋蘭縣專門為脫貧勞動力開通交通補助申領綠色通道,務工人員通過微信、電子郵件提交材料后,鎮、村工作人員即收即審,實現“一站式”辦理。目前已為2262名脫貧勞動力發放交通補助43.36萬元,切實減輕了外出務工負擔,也讓大家的就業積極性更高了。
從田間地頭到現代化工廠,從“賣”力氣到拼技能,“東皋技工”勞務品牌的成長,正是東西部協作賦能鄉村振興的生動注腳。如今,皋蘭縣正計劃以技能培訓為支撐、品牌建設為抓手,推動勞務協作向更深層次拓展。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東皋技工”這張名片會更加亮麗,為更多勞動者鋪就通往幸福生活的康莊大道。(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