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榆中縣韋營鄉,4萬余畝高標準梯田層層舒展,覆膜田塊在陽光照耀下閃爍著科技的光澤,麥子、黍子等糧食作物的清香隨著山風悠悠飄散。這片曾經因十年九旱而深陷廣種薄收困局的土地,如今正書寫著科技變革的嶄新故事。
為有效應對寒旱地區嚴酷的自然條件,突破糧食生產瓶頸,實現穩產增效與可持續發展,甘肅農業職業技術學院與甘肅志華農業有限公司、保定市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聯手,成功構建了一套集科技、裝備、服務于一體的現代寒旱特色農業糧食穩產技術體系,亦稱為現代寒旱特色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該體系以科技創新為驅動核心,全方位覆蓋糧食生產的各關鍵環節,為寒旱區農業產業發展提供了系統性的解決方案。
此技術體系全面涵蓋良種選育與推廣、土壤精準管理、高效施肥策略、寒旱區特色耕作技術、專用農機裝備研發與應用、糧食產后初加工(烘干)保障、農產品深加工增值以及全渠道市場銷售體系建設等八大領域。通過有機整合良種、良法、良機、良技、良策,形成了覆蓋產前、產中、產后全流程的寒旱農業社會化服務網絡。這一舉措有效提升了寒旱區糧食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及產量穩定性,顯著提高了水、肥、藥等農業資源的利用效率,大幅降低了生產成本。同時,成功解決了糧食收獲后的損耗問題,挖掘了寒旱農產品的獨特價值,暢通了銷售渠道,整體推動寒旱農業朝著綠色、高質、高效、可持續的現代化方向大步邁進。
值得一提的是,保定農發集團積極拓展產業鏈布局,于2024年8月在榆中縣注冊成立全資子公司——種源農業科技(甘肅)有限公司。作為榆中縣2024年農業重點招商引資企業,該公司立足西北寒旱地區農業資源稟賦,聚焦種質資源開發,重點研發和引進具有抗旱耐寒特性的小麥、糜子、黍子及中藥材等作物品種,致力于打造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種業體系。種源科技不僅在西北地區建立高標準農業示范基地、探索梯田+科技+品牌發展路徑,還依托保定農發集團在京津冀地區的產業鏈,對現代寒旱農業區生產的優質農產品進行精深加工和品牌營銷,實現延鏈銷售,進一步拓展了寒旱農業的產業版圖和發展空間。
7月30日,一場聚焦現代寒旱特色農業的技術觀摩會在這里進行。記者了解到,此次的觀摩對象——甘肅省農科院選育的甘育8號春小麥、隴糜17號等優良品種,在配合旱作穩產后,實現了化肥用量削減30%、養分利用率躍升25%的佳績,出苗率提高了40%,畝產增產達15%。即便在2025年干旱天氣的嚴峻考驗下,這些品種依然實現了穩產,其卓越的抗旱性與廣泛的適應性贏得了參會專家的贊譽。
在產業協同與聯農共富的探索實踐中,種源科技投身糧食精深加工領域,精心開發高附加值產品以滿足多元市場需求。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成功帶動村集體經濟增長,村均集體經濟收入達到50萬元,徹底消除了“空殼村”現象。農民們不僅從土地流轉中獲得租金收益,還能在基地務工賺取薪金,年底更有分紅股金可拿。
“榆中縣建立的現代寒旱農業創新示范基地在探索半干旱地區現代農業糧食生產發展模式、構建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以及開辟企業+協會+院校合作新路徑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甘肅省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會長楊祁峰告訴記者,該示范基地為全省同類型區域的糧食生產提供了寶貴借鑒,有效推動了產業升級與聯農帶農,促進了老科協服務社會功能的發揮。同時,為學生提供了體驗農耕活動、增強實踐能力的優質平臺,也為企業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楊貴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