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永登,一塊小小的燒餅,正從百姓餐桌走向全國市場,從傳統手藝蛻變為鄉村振興的“金鑰匙”。依托政策扶持、非遺傳承與產業創新,永登燒餅不僅擦亮了“老字號”的金字招牌,更帶動了就業鏈、產業鏈融合發展,書寫了“小餅子撬動大產業”的生動故事。
近年來,永登縣以優化營商環境為抓手,通過簡化審批流程、強化政策扶持、對接資源等舉措,為“老字號”企業注入活力,“丁娃燒餅”便是受益者之一。
在該縣商務局、文旅局等多部門支持下,企業先后獲評“甘肅老字號”“甘味品牌”,并借助直播帶貨、電商平臺拓寬銷路。“政府幫我們對接資源、打造品牌,讓傳統燒餅成了永登的新名片。”丁娃食品公司負責人吳忠賢感慨道。
守正創新非遺技藝碰撞現代需求
在丁娃食品有限公司手工生產車間里,飄著一股胡麻油、玫瑰醬、香豆等混合的香氣,工人們正在生產千層餅。
傳承千年的永登燒餅,在保留“老酵面發酵”“西北酥皮”等非遺工藝的同時,不斷推陳出新。丁娃燒餅將傳統千層餅精美化、禮品化,推出玫瑰餅、百合餅等新品;甘味源健康食品有限公司則首創百合餡料技術,融合苦水玫瑰、蘭州百合等地標原料,打造美味+健康的特色產品矩陣。永登的燒餅企業還將甘肅婚俗、黃河文化融入產品設計,推出“蒸月餅”等文創糕點,推動傳統食品向文旅伴手禮轉型。
產業富民小燒餅帶動大就業
永登燒餅的產業化之路,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甘味源公司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年消耗本地小麥、玫瑰、百合等農產品超500噸,拉動種植、物流、包裝、電商等上下游產業協同發展。近三年,企業累計助農增收超800萬元,成為永登縣鄉村振興支柱型小微企業。其鄉村就業工廠帶動300余戶農民增收,企業工人90%為農村勞動力,30%為困難群體。公司負責人薛永琴做燒餅已經有40多年了,她是“永登燒餅”省級非遺傳承人,通過手把手傳技帶徒,培養了面點技師200余人。“過去做燒餅只為養家,現在能帶著鄉親們一起致富,這就是手藝的價值。”薛永琴說。
文旅融合品牌升級再出發
隨著“甘味”品牌建設深化,永登燒餅正從食品升級為文化符號。燒餅生產企業通過非遺工坊體驗、文旅展會推廣等方式,開展技藝傳承活動。甘味源還與蘭州市文旅協會合作開發“一日游”線路,年接待旅游團30余批次,企業計劃建設非遺實訓基地,打造非遺工坊+鄉村旅游示范點,讓手頭技藝轉化為手頭經濟。
從街頭小攤到自動化生產線,從家常美味到文旅名片,永登燒餅行業已培育經營主體305戶,不僅造就了獨具特色的地域美食品牌,更創造了上千個就業崗位。這塊承載著千年歷史的小小燒餅,正以蓬勃之勢,為鄉村振興寫下熱氣騰騰的注腳。(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葛強 通訊員 馬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