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勇武雄健 建立南涼
禿發烏孤(?—399年),河西鮮卑人,十六國時期南涼開國之君。禿發鮮卑源出于塞北。曹魏初年,鮮卑拓跋部首領拓跋詰汾的長子禿發匹孤和嫡子拓跋力微不睦,禿發匹孤便率眾“自塞北遷于河西”。這與吐谷渾因兄弟關系不睦而遷徙,情形類似。
遷至隴右之后,禿發部游牧于“東至麥田、牽屯,西至濕羅,南至澆河,北接大漠”(《晉書?禿發烏孤載記》)區域,即東至平涼牽屯山,西至青海湖,南至青海貴德縣,北接甘肅的荒漠地帶。這個范圍,其實也大致是乞伏部的范圍,只不過乞伏部以隴西為中心,一般不出金城以西;而禿發部則逐漸靠西,以青海東部為中心。由此再去推理,禿發部的南遷路線,很可能與乞伏部相同,都是由陰山、賀蘭山、六盤山而逐漸分布于甘肅境內的;當然,這層意義上的禿發,與拓跋確實同源,“禿發”“拓跋”很可能是同一鮮卑語的不同音譯而已。稱其為“河西鮮卑”,主要是因其活動在蘭州、靖遠黃河之西,而并非指河西走廊。
西晉時,禿發樹機能曾經領導禿發部發起了聲勢浩大的反抗斗爭,他們殺秦州刺史胡烈、敗涼州刺史蘇愉,“盡有涼州之地”。但是,這場斗爭被西晉政府殘酷鎮壓,從此,禿發部陷入了百年消沉之中。直到禿發烏孤之父禿發思復鞬時,部眾才漸漸強盛起來。傳接至禿發烏孤時,河西鮮卑已經成為黃河以西一支不容忽視的力量,后涼呂光也派人委任禿發烏孤為河西鮮卑大都統、廣武縣侯。從此,河西鮮卑也開始了其短暫而艱難的建國史。
禿發烏孤建國的第一步,是“筑廉川堡以都之”,即筑廉川堡(今青海民和縣西北)以為都城。第二步是降伏周邊部落,“大破諸部”,至少在青海境內統一號令。第三步是自號稱王。隆安元年(397年),禿發烏孤自稱大將軍、大單于、西平王,大赦境內,年號太初。這正是呂光晚年政昏之時,烏孤準確捕捉到了建國窗口期。然后他率軍攻克金城,占領蘭州地區。其實這時候,乞伏部也占領著金城。顯然,是兩部鮮卑分別占據了金城郡的部分地區而已。第四步是完善官制。從《晉書?禿發烏孤載記》來看,其所署職官,無論是“四夷之豪雋”“文武之秀杰”,還是“中州之才令”“秦雍之世門”,完全以漢族士大夫為主體。顯然,其漢化程度要比起乞伏部深得多。
禿發烏孤的下一個宏愿,就是滅掉后涼呂氏政權。他曾經問臣下:“乾歸擅命河南,段業阻兵張掖,虐氐假息、偷據姑臧……兼弱攻昧,三者何先?”即乞伏氏西秦、段業北涼、呂氏后涼三個政權,先滅哪一個?經過討論,他們認為呂光年衰政昏,二子爭權,加之路途不遠,費功較少而所獲甚大,所以一致同意先討伐后涼。應該說,這是個完全正確的決策。
但遺憾的是,隨后烏孤鬧了一個后果嚴重的“酒駕”——“因酒墜馬傷肋”,即烏孤醉酒騎馬,掉下來傷了肋骨,而且一病不起,竟至殞命。在位僅近三年,便英年早逝,“出師未捷身先死”,空留著已經繪好的藍圖,讓人惋惜。(執筆:清輝編輯:王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