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紅古區以1139工作部署為總抓手,以“四強”行動為總牽引,按照“工業主導型和農業優先型”方向發展,充分發揮特色產業優勢,狠抓重點領域突破,奮力走好加快趕超發展新路,在各領域取得了明顯的發展成效。
著力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將強工業作為縣域發展的關鍵支撐,通過大力開展“煤、鋁、碳素、玻璃”優勢產業鍛造工程,重點推進年產10萬噸再生鋁、海礦深部擴大區煤層氣開采利用等工業項目,為工業注入了新活力。以打造都市型現代農業為主線,推進“高原夏菜擴面、設施農業增效、畜牧業提質、加工業延鏈”工程,不斷壯大特色產業集群。
深化園區體制機制改革。優化規劃布局,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并強化要素保障服務,提升了園區承載能力,使其成為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產業發展的核心區域。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紅古區新引進鏈上企業15家,簽約28個帶動力強、產業層次高的項目,總投資達59.5億元,累計到位省外資金51.03億元。區域融合發展方面,憑借地處蘭西城市群主軸核心節點的區位優勢,加快紅古—民和區域合作,協同推進15大領域合作共建以及“飛地”物流合作園建設,已有37個項目在6大領域落地實施。
穩步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窯街至樂山段道路提質改造、京藏高速平安鎮出入口和山臺地道路建設工程,S01蘭州經濟圈環線河橋至海石灣段高速公路項目建設不斷加快,為紅古永登一體化綠色轉型發展奠定了堅實的交通基礎。圍繞“小縣大城”模式,紅古區秉持“以城帶鄉、產城互動、城鄉共建”理念,通過實施老舊小區改造、海石灣窯街再生水循環利用、醫療服務中心、窯街片區供熱改造等補短工程,提升海石灣中心城集聚度,促進城鄉資源要素雙向流動,縮小城鄉差距,構建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在鞏固蔬香花莊示范帶建設成果的基礎上,正在全面開展金色平安示范帶建設。
此外,立足黃河上游水源涵養區定位,該區高標準建成開放湟水—大通河交匯段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程,穩步推進湟水紅古段污染防治及河濱緩沖帶修復、大通河紅古段防洪治理等5個生態保護項目,有力確保了“一河清水送下游”。(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王程君 通訊員 周振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