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夜前的一場大雪,把金城龍年春節(jié)的氣氛烘托到了極點;幽幽的寒潮和凜冽的北風來到黃河邊,卻被黃河市集里的太平鼓聲擂得無影無蹤。火車站前熙熙攘攘的人群,地鐵站里滿面微笑的志愿者,張掖路上掛著燈籠的林立商鋪,廚房里炸丸子和鹵牛肉的香味傳得老遠,村里的社火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最后的合練……我們抓住了小年夜的尾巴,同時也在期待一年中最美好的春節(jié)。
春節(jié)是中國最隆重盛大的節(jié)日,蘊含著中華民族文化的智慧,凝聚著華夏兒女濃烈的情感,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每到春節(jié),大紅燈籠映照火紅的日子,流動的中國紅處處充盈著年的味道。可能有些朋友會問,什么是年味?歸根結底,年味就是團圓,凝結在骨子里的親情聯(lián)結以及家國情懷。
年味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就是回家。回家是什么?是一張薄薄的車票,我在這頭,家就在前頭;是大包小包,歸心似箭;是無論多遠,有錢沒錢,也要回去過年。大大小小的行李箱里,裝著回家的心意,卻裝不下這一年四海漂泊的奮斗經歷。分隔兩地的日子里,我們在手機的兩端告訴彼此的親人“我過得挺好的”,可越到回家的日子里,卻越發(fā)健步如飛、心心念念。積攢了一年的惦念,就在出入站臺的熙熙攘攘和東西南北的來來往往中釋放了出來。到了家,這一年的憤懣和委屈在爸媽的懷里煙消云散。有了家的療愈和故鄉(xiāng)年味的熏陶,你會發(fā)現異鄉(xiāng)的那些斤斤計較和如鯁在喉不值一提。
“一樽歲酒拜庭除,稚子牽衣慰屏居。奉母猶欣餐有肉,占年更喜夢維魚。”中國的年味離不開吃,年味的核心,便在于除夕夜的那頓年夜飯。一年的疲憊勞累,一天的精心準備,只為這一年中最重要的相聚。不管在外打拼結果如何,不管離家的路途是遠或近,也不管回家的路是好走還是難走,這一刻,全家人能夠團聚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家人閑坐,燈火可親;把酒碰盞,謝諸君伴;提筆蘊詞,愿各友康。圍爐夜話,談笑生趣,一爐暖意,溫暖人心,赴一場暖暖的冬日之約,和家人們一起共享最有味的人間煙火。年夜飯既是一年的結束也是新一年的開始,它的意義早已超越食物本身。味蕾的滿足,全家的團聚,最終化作一股力量,在新一年讓我們勇毅篤行向未來,踵事增華再出發(fā)。
年味的超越更在于共享。共享于黃河岸邊的璀璨燈火,你會感覺蘭州這座城市的好在于內蘊;共享于興隆山下村社廣場的社火表演,你會品味出蘭州民俗和年俗的接地氣之美;共享于熙熙攘攘的年貨市場,你會在討價還價的鄉(xiāng)音中找到屬于童年的記憶;共享于推杯換盞的家鄉(xiāng)美食中,你悄悄地看到了母親頭上的白發(fā)越來越多,父親與你碰杯的手在微微發(fā)抖。在這些共享歡樂和鄉(xiāng)愁的過程中,你會發(fā)現自己與蘭州的牽連愈發(fā)深厚,你的骨子里還是那個蘭州“尕娃”,你的胃最適應的食物還是蘭州牛肉面,你說話時還是會不由自主地帶上蘭州方言“加”的韻味。因為這里,有著你的根,有著你最初的夢。所以即使酒醉飯飽、杯盤狼藉后,我們依然能帶著年味的余香,各歸夢巢,準備擁抱明天的太陽。
年的味道,也是歲月靜好的味道。我們所感受的年味,此刻無數辛勞的人們正全力守護著它。正是他們放棄了團圓我們才能團團圓圓。在這個美好的新年里,感恩這些勇敢逆行的人們,正是有他們,我們才真正讀懂了年味的意義。因為有了他們的付出,才能讓我們擁有陪伴的幸福,品嘗到更有溫度的年味。
最后希望我們在這個因走親訪友而忙碌的龍年春節(jié)里,能夠留一點空白,給自己“充點電”,多一些“儀式感”,營造一些年的氛圍,加入一些小心思讓千篇一律的日子有一些別樣的美好,讓平凡的生活閃閃發(fā)光,讓“年味”散發(fā)出更為濃郁的馨香。愿日子如熹光,溫柔又安詳,赤誠且勇敢,欣喜也在望,祝你,祝我,祝我們。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李曉霞